![]()
汽車共享服務在歐美快速興起,消費者無須買車,也隨時隨地、有各種車款可開。不僅改變用車方式,也改變了汽車業。福特、賓士等各大車廠,都加入這股「賣移動服務」的潮流。這兩年,德國街頭多了一個新街景。路邊停車位或停車場,時常可看到車身上漆著Car2Go、DriveNow、QuiCar、Ford2Go,五顏六色字樣的汽車,從BMW、MiniCooper、賓士Smart,到福特、福斯等各型車款都有。三不五時,就會有人拿著手機或卡片,放在這些汽車擋風玻璃上的感應器「嗶」一聲後,就把車門打開,發動車子開走。或把車停好,將路邊充電器接上車,同樣拿著手機或卡片,對著感應器「嗶」一聲後離開。這就是最近在歐美快速興起的隨時隨地單程汽車租賃服務──「汽車共享」(Car-sharing),也就是「汽車版YouBike」。這種「只用不買」模式,正快速改變我們使用汽車的方式,尤其是重分享、帶動「共享經濟」的年輕世代。賣移動服務 吸引共享世代汽車業面對這樣一群買車意願愈來愈低的年輕世代,紛紛投入各種汽車共享事業,除了造車、賣車之外,也開始做起「賣移動服務」的生意。今年三十歲、在一家汽車公司服務的喬許(化名),住在德國慕尼黑中央火車站附近,步行十分鐘內,就有四、五個不同汽車共享業者的站點。一年多前開始,除了搭輕軌電車或地鐵之外,喬許也開始使用共享汽車上下班,週末去大賣場買東西,或和三、五好友出遊。「這樣給我更多時間上的彈性,也很方便,」喬許說,「和坐地鐵與輕軌比起來,沒有貴很多,更比坐計程車便宜。」喬許說,一分鐘才十元左右,一小時約三、四百台幣,「在歐洲養一輛車,油錢、稅金、保險、保養費加起來,實在太貴,有便宜、各種不同車型的汽車可用,何樂而不為!」就是為了因應像喬許這樣不買車,但有用車需求的年輕人,各大汽車公司這幾年,不是和租賃業者合作,就是推出自己的服務。「看到潮流來了,我們必須要有所反應,」福特德國汽車共享解決方案主管娜蒂絲(Tanja Neuderth)對《天下》記者說。二○一三年,德國福特和經銷商合作,推出「Ford2Go」汽車共享服務。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在二○○八年推出的「Car2Go」,是目前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汽車共享業者。到去年底已累積一百萬會員、一萬一千輛車,覆蓋歐美二十九個城市。「幾乎每兩秒就有人使用Car2Go的汽車,」台灣賓士總裁邁爾肯說。全球第二大汽車共享業者,則是美國「ZipCar」。其他如德國BMW、福斯、法國雪鐵龍、美國通用、日本歐力士租車,都推出汽車共享服務。連中國也加入這股汽車共享的大潮流,戴姆勒的Car2Go今年開始在重慶推出試點服務,使用者可用阿里巴巴支付寶或騰訊微信,支付車資。也有汽車租賃業者杭州車紛享、北京易多推出汽車共享服務,覆蓋北京、上海、廣州與深圳等十二座城市。吉利汽車則和電動車製造商康迪合作,推出「微公交」汽車共享系統。台灣和泰集團旗下的和運租車,也在去年推出台灣第一個汽車共享服務「iRent」,在七個城市有二十個站點、七十輛車。使用者只要下載手機app,用悠遊卡和信用卡註冊會員,就可使用每小時一六八台幣的租車服務。推出至今才一年,就已累積七千名會員,台北會員人數更以每月三百多人的速度增加。「這個速度比我們預期的快,但我們希望可以更快,」和運租車企劃管理部經理羅弘偉說。iRent註冊會員中,二十五到三十四歲年輕族群,就佔了五四%。汽車共享模式其實早在十五年前就出現,但一直到了最近幾年,智慧型手機普及、網路頻寬速度到位,才出現爆發式的成長。在德國,根據汽車共享同業公會統計,至二○一四年底為止,已有一百萬會員,比前年多了三七%。全德有多達一百五十家業者,服務觸及近五百個城市的四千六百個據點,比前年增加一八%。年輕世代消費行為與觀念的改變,更是關鍵因素。德國「移動與社會變遷創新中心」,專門研究汽車共享的康茲勒(Weert Canzler)分析世代消費的差異化:過去,擁有一輛車是財富、地位的象徵,是一種成就感;但對網路世代年輕人來說,汽車已變成一種大宗商品,「因為有更多選擇,買車被其他東西取代了,」康茲勒打趣地說,「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更想要iPhone或iPad。」美國AAA交通安全基金會的研究就顯示,過去五年,十八到三十四歲年輕人的買車數量,減少了三成。儘管市場上的消費行為正在快速改變,但要建立讓消費者隨時隨地取還車的服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各行各業與政府配合,缺一不可。和運iRent,就是由中華電信提供辨識使用者身分和衛星定位的車機、開發手機app,和運向停車場業者租用停車位。羅弘偉表示,目前因為還無法整合所有停車業者,所以iRent只能在同一個站點取還車,限制了服務彈性。台灣都會區停車場大部份在地下或室內,網通設備還不夠,手機與衛星定位收不到訊號,無法開關車門,所以iRent站點都在室外停車場。「不同業者、機構、政府之間的整合,和資訊的分享,是汽車共享能否普及的關鍵,」康茲勒強調。政府的支持,也是汽車共享普及的重要支柱。在德國,因政府大力支持,業者才可以使用路邊公共停車位和停車場。各方合作 創造新經濟效益德國政府也提供誘因,鼓勵建商蓋新大樓時,提供車位給汽車共享業者,讓德國成為全世界汽車共享服務密度最高的國家。台灣的法規,目前就還不允許民間業者承租公共停車場中的固定車位,或是路邊停車位。「歐洲環保意識非常高,只要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政治上的支持就會很高,」娜蒂絲解釋。在德國,汽車共享一輛車,大概可取代五到十輛自用車,可以減少市中心車流量,舒緩交通壅塞,減少廢氣排放,帶來很大的經濟與環境效益。「也可以讓公共空間能更有效地被利用,而不是到處塞滿了汽車,」康茲勒認為。汽車共享的另一個效益,就是為汽車公司帶來意想不到的新顧客和收入來源,創造新商業模式。娜蒂絲為德國福特推動汽車共享事業時,一開始遇到很多阻力,因為經銷商覺得,新事業不但要增加投資,還可能打擊本業,如果大家都用汽車共享,不買車,不就沒生意做了?「所以我們花了比預期更多時間,才說服經銷商,把服務順利推上路,」娜蒂絲回憶。後來福特經銷商,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本來不是福特的顧客,或是不打算買車的人,透過汽車共享使用福特的汽車一段時間後,反而回過頭來買車了。「這讓我們獲得新收入和新顧客,」娜蒂絲說,「所以汽車共享不會取代造車、賣車,而是創造新事業、新成長。」隨著汽車共享會員增多,福特可從中獲得大量駕駛人如何使用汽車的資訊,更了解顧客,對未來開發新車款和服務,非常有用。不過,娜蒂絲也坦承,汽車共享加上其他各種推陳出新的都會移動方案(見表二),繼續發展下去,會產生什麼結果,所有參與的利害關係人,其實都無法預知。「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不斷學習、摸索的過程,」娜蒂絲強調。(英文版同步上線www.cw.com.tw/english)----------------------------汽車共享服務怎麼用?一支手機、一張會員卡,隨時隨地輕鬆用車1. 註冊會員、下載手機app、取得會員卡2. 用手機app尋找哪裡有空車、預約3. 到預約站點,用手機app或會員卡感應開車門、開始計費4. 檢查車體,填寫車上表單或照相上傳申報車況5. 發動引擎、上路6. 使用完畢、停車7. 在手機app上點選還車、上鎖、停止計費8. 依使用里程、時間收費---------------------------------電動三輪車、長途搭便車……5種超乎想像的汽車共享方案研究整理/彭子珊1.微型汽車共享 Audi Unite企業:奧迪地點:瑞典斯德哥爾摩用法:3~4名好友、鄰居或同事,共同長期租賃一輛車,駕駛們透過手機app協調用車時間,系統用車鑰匙辨認使用者、記錄行車里程。使用者用加油卡加油,租賃公司負責保險、保養、清潔費用:月結,可平均分攤,或開多少、付多少,包含保險、保養、清潔費2.三輪都會電動車 Toyota i-Road企業:豐田地點: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用法:超小型三輪電動車i-Road,外型像是加蓋的摩托車。今年四月起,豐田開始為期五個月的試車計劃。九月底前只要上網預約,就可以租到i-Road,開車上路。未來可能以汽車共享服務模式推廣費用:每小時1648日圓(約412台幣)3.搭便車版 Uber BlaBlaCar企業:BlaBlaCar地點:英、法等19國用法:專為跨城市長途移動設計的搭便車仲介平台,在網站或手機app輸入出發點和終點,就可找人搭便車共乘。搭車後,乘客給車主評分,提供其他乘客選擇車主時的參考,類似餐廳美食評論網站費用:乘客和車主自行討論,直接付給車主,BlaBlaCar收取仲介費4.電動車版 YouBike Autolib企業:波洛利集團(Bollore Group)地點:法國巴黎等3城市用法:除了電動車共享,也利用遍布全市的充電樁,經營充電服務,其他電動車主可上網登記會員,使用Autolib的充電樁,大巴黎地區已設有超過4000個充電樁費用:每小時18歐元(約612台幣)起跳5.無人車版 Uber企業:Google、Uber地點:未知用法:盛傳Google未來將使用去年發表的無人車,做汽車共享服務或Uber模式的叫車服務。Uber則是攜手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合作開發無人駕駛車。未來是兩強相爭,還是互補長短?怎麼顛覆無人車共享服務市場,值得期待費用:未知---------------------------------------不只汽車業受影響 未來汽車會顛覆哪些行業? 保險業未來汽車隨時蒐集行車、車況資訊與駕駛行為,汽車保險費率將根據駕駛人行為而定。經常開快車或行駛危險路段的保險費率,會比現在高;乖乖牌駕駛的費率,就會比較低。英國保險仲介公會的研究顯示,2012年至今,英國此類新型汽車保單的銷售量增加了61%,最多可替保戶省下25%保險費。衛星導航、行車記錄器製造商未來汽車的導航系統與行車記錄器都是內建標準配備,車主不再需要跑去3C賣場或汽車用品店購置。台灣許多做後裝市場的相關廠商,可能要另謀出路,或想辦法打進車廠供應鏈。計程車Uber威脅計程車業,過去一年在全球各大城市已鬧得沸沸揚揚。隨?全球各種類似Uber和汽車共享的移動服務愈來愈普及,未來甚至可能出現隨叫隨到的無人車版Uber,計程車的短程載客服務,可能逐漸被取代。警廣路況報導未來汽車透過車載聯網通訊系統,隨時隨地接收從雲端控制中心傳來的即時路況,電腦分析判斷後,做出行車路線建議,不再需要打開收音機聽警廣了。警廣「馬路小天使」溫暖體貼的聲音,很可能成為絕響。泊車小弟當汽車都會自己開進停車場停車,駕駛人只需用手機遙控,就不需要泊車小弟了。